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太行壁

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面对洮砚  

2010-07-19 21:45:18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口魏则明

     新得一方雕有龙凤图案的洮砚,石质是绿波黄膘。用20多年前一得阁制墨厂生产的良玉精金墨块试研,下墨既快且细,墨色乌黑油亮,试写笔触流畅,通过对比,我认为洮砚是优于端、歙的。服膺先贤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汰选,把它列为名砚是名实相符的!

   赞赏的同时,我又深深的痛惜起来。把优质的石料做成繁缛的工艺品,只留出狭小的砚堂,使它失去了实用的天地,不禁忿怨起此砚作者的粗陋与受利益驱使的动机!

   笔墨纸砚,相互依存,相互验证,相辅相承,相得益彰,是历史上无数优秀的工匠与知识分子们总结实践的结晶,成就了中国灿烂的书画艺术,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最佳组合。

  “ 砚,研也,使墨和以濡也”。它毕竟是文房的研磨用具,不仅用于研墨,还用于研磨石色,,经常应用,终将渐损。把亲墨的石质,做成陈设的玩物,失去它主要的作用,这不能不说是砚文化国度的悲哀!

   我想到了浅学者流对砚台,对文化意识领域所散布的观点,“砚台已失去了实用功能,文人生活的书斋时代已经结束。”实际上这种观点十分荒谬。

   名砚、良墨,佳笔、宣纸,至今仍是书画家和有国学修养的知识分子们的案上用品。虽有高级书画墨汁,仍须倒入砚台加研,改变胶性后,方可作书作画,这难道说砚台已失去了它实用的功能了吗!

   研墨时感触到的快意与在宣纸上墨彩所呈现出的婉媚效应,可促成雅致的心理状态。。。。。。这些都是粗鲁和浮躁者所永远体验不到的一份幽微情愫!

   质、工、品、饰、铭。中国是砚台的故乡,是把砚台走向极至的国家。不同的《砚谱》和赏砚者早已道出“雕处以掩石之瑕疵,板璞最佳”!华而不实,毕竟不是智者的选择!而工艺礼品砚却是惊人浪费优质砚材的畸胎!

  

   写到这里,我忽然悲观起来,一阵焦灼。我的观点,趋利的砚工是否能看得到,看到了是否有悟性!?

   中国的文人的书斋时代并没结束,只要书法还在,水墨画还在,砚台就决不会失去实用的功能,中国知识分子的群落虽大却弱,呼吁的声音人微言轻。清楚痛处却无奈如我!

   坏自己事的是自己人,不自信的是自己,断后生路的是先生,数典忘祖的是自己,去掉优良传统的是自己人,砸自己饭碗的是自己人。就像今天老成持重的孩子们一样,认为瓶装的墨汁才是正宗,而墨块却是另类!

   面对洮砚,叹砚,惋砚!

   想起了齐鲁之邦的治砚大师刘克唐先生做的鲁砚,体质厚重,实用为主,雕饰高简,大方朴素,对其产生敬意的同时,但刚才穆冷的心境却怎么也使我高兴不起来。

面对洮砚 - 则明砚墨 - 太行壁

 

面对洮砚 - 则明砚墨 - 太行壁

 

面对洮砚 - 则明砚墨 - 太行壁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65)| 评论(1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